设为首页今天是

国家提倡治未病,你却还只知道吃药

2017-7-27 16:46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33579| 评论: 0

摘要: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,不少人经常出现反复感冒、上火、便秘、头痛等症状,但到医院却查不出病因,这就是“未病”,也是亚健康的表现。《CCTV新闻:我国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:“你家兄弟三 ...

     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,不少人经常出现反复感冒、上火、便秘、头痛等症状,但到医院却查不出病因,这就是“未病”,也是亚健康的表现。

《CCTV新闻:我国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》

     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:“你家兄弟三人,都精于医术,到底哪一位最好呢?”

      扁鹊答:“长兄最佳,中兄次之,我最差。”文王再问:“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?”

      扁鹊答:“长兄善治未病之病,于病情发作之前,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,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,也就是我们家人推崇备至;中兄善治欲病之病,于病情初起时,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,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;而我仅善治已病之病,于病情严重之时,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、用药教药,都以为我医术高明,因此名气响遍全国。”

      《黄帝内经》成书于战国时期,扁鹊本来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名医,但上述史载的扁鹊实为约生于公元前407年左右(战国时代)的齐国名医,本名秦越人,被后人称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。由此可以看出,中国的“上医”和“中医”的思想,在2500年前左右都已产生。

      当代名医陆广莘先生云:“上医治未病之病,谓之养生;中医治欲病之病,谓之保健;下医治已病之病,谓之医疗。”用后现代医学的说法,“上医”属于养生学,“中医”属于保健学,或都叫预防医学,下医才是今天理解的医学。

      自从发展健康管理被正式列入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之后,大健康产业就不在仅仅是市场的一个口号,而成为了一个国家战略。人们对待疾病的观念也有了从“治病”到“未病先防”的转变。

治未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

      “未病先防”一词早在千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中就已经被提及,这一流传千百年的“治未病”思想与当今的健康管理医学新观念一脉相承。如今“未病先防”“预防前移”等概念重新在健康医疗领域中备受关注。当代社会的“未病先防”不仅仅是人们对疾病的控制方式,也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理念。

保健品不能治病,但能防病能帮助改善慢性疾病

      对于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人们一直存在争议,有人认为保健品不能治病,是骗人。这句话有着很大的歧义,首先,保健品不能治病,这点是有道理的,也是符合科学规律的。为什么这样说?保健品毕竟不是药,保健品是在人们生病之前对人体机能进行调理和营养补充的产品,而药品是在人们生病之后,对于疾病的直接控制和治疗的产品。两个有所处的“阵地”不同。

国人“治未病意识薄弱”

      不少医生坦言,当代社会大多数人们缺乏保健意识,把健康全部寄托在医生和药品身上,这不仅对医疗形成了巨大的压力,还为人们的身体隐患埋下了伏笔。

      在国外,两百米内就会有一个健身房或者养生休闲吧,国内二百米内就会看到医院或者大药房

身体要健康,功夫下平时

      有些疾病都是因为常年忽略健康逐渐蔓延发展而来,一个人的身体要健康也需要平日的积累。“未病先防”应逐从一个观念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。保健产品是治未病的中坚力量,保健品的效果虽然达不到某些药品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对身体健康起着长久维护作用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
返回顶部